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丨李娜、徐秀慧编:《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集》

李娜 谓无名 2023-04-23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于台湾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震荡的年代,也是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从沉默中走出并对社会和文艺展开全面反省的年代。“乡土文学论战”是这一反省运动的高潮,触动了战后台湾政治、思想的禁忌,也以“乡土”之名,推动了新的社会关怀意识。因此,“乡土文学论战”的意义不限于文学史上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消长,而是持续参与了20世纪70、80年代台湾社会和文化的变革,至今有着深远影响。

本书分为“先声”“论战”“反思”“附录”四个部分,结合历史文献和回顾研究以呈现“乡土文学论战”的前因后果。


《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集》

李娜、徐秀慧 编,九州出版社,2023


编辑说明

李娜





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乡土文学论战”,是战后台湾文学史上一场重要的文学与思想事件。70年代对于台湾是一个经济起飞、政治震荡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从普遍的沉默中走出、开启对社会和文艺状况的全面反省的年代。在文学上,以20世纪70年代初“现代诗批判”为开端,提出了“诗的西化”和“诗与现实的关系”,也即文学的民族性与社会性问题。“回归乡土,回归现实”这一新的社会意识的萌芽是促使文学论争发生的动力,也因为论争的开展,以及在小说、诗歌、音乐、美术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自觉实践,这一意识不断充实生长。1977—1978年发生的“乡土文学论战”是为高潮。反帝、反“美日新殖民”和工农议题之中的左翼潜流,触动了政治、思想上的禁忌,引发了论战,一度风声鹤唳;论战也使得作为思潮的“乡土”更为强劲,新的社会参与意识得到扩展、巩固。因此,“乡土文学思潮”的意义不限于文学创作上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消长,而是更深广地推动了20世纪70—80年代台湾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至今有着深远影响。


70年代的这一文学/思想事件,对于我们了解战后台湾社会的转折与人的心理、情感、意识的变迁,对于我们探索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心灵家园,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策划出版当代文学历史研究丛书,特别推出这本与台湾师友合作编辑的《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集》。


《乡土与现实》专辑
《仙人掌》杂志第一卷第二号,1977年4月



彭歌《不谈人性 何有文学》

《联合报副刊》,1977年8月17-19日





2017年,由韩国成钧馆大学东亚学院任佑卿策划,台湾交通大学亚太/文化研究室林丽云、“中研院”欧美所王智明、彰化师范大学徐秀慧合作编选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四十年资料集》(韩文版),在韩国成钧馆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年繁体字版名为《回望现实凝视人间:乡土文学论战四十年选集》在台湾联合文学出版(内容与韩文版一致)。在台湾版本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李娜对篇目加以调整、增删,重新编辑,以适应大陆的知识背景和研究需求;在思路上,希望将“乡土文学论战”放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文学与社会思潮的脉络中呈现。主要变动有:原“脉络”部分改为“先声”,增加了唐文标在“现代诗批判”中的重要文章《诗的没落》(1973),和“回归乡土思潮”中兼具推动、反省意义的《谁来烹鱼》(1974)。“论战”部分,增加了陈鼓应的《评余光中的流亡心态》,陈映真的《瓦器中的宝贝》,尉天骢的《什么人唱什么歌》,朱西宁的《回归何处?如何回归?》(节选),黄春明的《一个作者的卑鄙心灵》。酌情删去两篇“论战”文章,两篇“反思”文章。增加“附录”部分,收录繁体字版序言,论战期间及之后相关图片资料,以及20世纪70年代台湾文学论争与社会事件年表。

《乡土文学讨论集》封面、封底

尉天骢 编,远景出版社,1979



《这样的诗人余光中》

陈鼓应等著,自印,1977


人与土地系列
摄影:阮义忠,1977


从左至右为陈映真、陈鼓应、王晓波、林孝信、王津平。1990年代。


总的来说,为呈现“乡土文学论战”的前因后果及其影响,本书分为如上所述“先声”“论战”“反思”“附录”四个部分,“先声”部分收录20世纪70年代初现代诗批判、台湾文学省思、乡土艺术三篇文章,“论战”部分收录1977—1978年集中论战期间的十一篇文章,“反思”部分收录1998年以来四篇回顾、研究文章,“附录”部分收录繁体字版序和相关影印资料、文学年表。本书选文皆载明初始收录和发表信息,如有收录作者作品集者,皆认其为编校依据。因历史、年代差异,除错、漏字外,部分专有名词、译名以尽量保留原作者之用法或以括号说明,便于大陆读者了解。

本书的出版,首先感谢台湾版编辑团队的授权和大力协助,林丽云、王智明、徐秀慧、任佑卿等师友的支持。感谢所有作者、家属的授权。感谢当年支持《夏潮》杂志创办的陈明忠先生和《夏潮》核心作者陈鼓应先生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感谢台湾成功大学台文系蔡明谚老师以及两岸年轻的助理曾嘉琦、黄意函,硕博士生邹容、王滢等协助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年表编订等工作。感谢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登峰战略计划重点学科的资助,九州出版社周春认真、细致的编辑。

在“乡土文学论战”四十周年之际编辑这本书,包含了两岸师友们的共同心愿:为从文学研究角度深进台湾社会历史、加深两岸理解,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和知识导引。

这将是我们持续致力的工作。
                                                                                                                                                                        2020年4月




目 录





■ 先声

诗的没落——香港台湾新诗的历史批判 / 唐文标谁来烹鱼——因洪通而想的 / 唐文标谈谈台湾的文学 / 郭松棻

■ 论战

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 / 陈映真瓦器中的宝贝 / 陈映真什么人唱什么歌——许潮雄译《写给战争叔叔》代序 / 尉天骢回归何处?如何回归?(节选) / 朱西宁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 / 叶石涛“乡土文学”的盲点 / 陈映真谈民族主义与殖民地经济——访胡秋原先生(节选) / 《夏潮》月刊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 / 尉天骢评余光中的流亡心态——二评余光中 / 陈鼓应一个作者的卑鄙心灵 / 黄春明到处都是钟声——“乡土文学”业已宣告死亡 / 南亭

■ 反思

想象乡土·想象族群——日据时期台湾乡土观念问题 / 施淑本土之前的乡土——谈一种思想的可能性的中挫 / 林载爵乡土文学与台湾现代文学 / 吕正惠乡土文学中的乡土 / 吕正惠

■ 附录

《回望现实凝视人间:乡土文学论战四十年选集》序言 / 林丽云“论战”涉及杂志、文章、书籍与纪念专辑等图片资料20世纪70年代“现代诗论战”与“乡土文学论战”年表——论战文章与社会事件 / 邹容 王滢



编者简介






李娜,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台湾文学。著有《林班歌 部落志》《舞鹤创作与台湾现代性的曲折》;整理编辑《无悔:陈明忠回忆录》等。近期发表《李双双:从更深的土里“泼辣”出来——试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型妇女”的一种生成史》《成为/不成为“台湾的崔承喜”:重读吕赫若〈山川草木〉》等。



徐秀慧,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文学所所长,兼任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台湾夏潮联合会副会长。著有《战后初期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1945-1949)》(2007)、《跨际的台湾文学研究——乡土、左翼与现代性的反思》(2009)、《光复变奏——战后初期台湾文学思潮的转折期》(2013)、《黄春明小说研究》(2022),编有《彰化文学大论述》(2007)、《从近现代到后冷战:亚洲的政治记忆与历史叙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前卫的理想主义——施淑教授七秩晋五寿庆论文集》(与胡衍南合编,2015)、《叶荣钟选集书信卷》(与叶芸芸合编,2020)。



延伸阅读


《回望现实·凝视人间:乡土文学论战四十年选集》




王智明/林丽云/徐秀慧/任佑卿 编

《文学论战与记忆政治:亚际视野》



王智明/陈瑞桦/林丽云/宋玉雯 编
《燃烧的年代:唐文标怀念集》



尉天骢 编


《台湾文学的两种




林载爵 


《70年代台湾左翼运动》




  郭纪舟


编辑丨泠锐



东亚视角 全球视野
寻找东亚论述的“虫洞”与“黑洞”
点击下图关注“谓无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